个人简介:马德天,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2008级硕士研究生,曾担任法硕学院的研究生会副主席,现为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速裁团队)审判员。从事基层法院工作十年来,业务领域涉及多元调解、民商事审判、信访、国家赔偿、司法救助等,先后获得优秀公务员、优秀书记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法律服务青年志愿者、北京法院立案工作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称号。工作期间,撰写多篇学术论文、案例分析、普法文章发表于法律核心期刊和重点报纸杂志。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十年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我将人生最好的十年青春挥洒在了钟情向往的法律事业。这十年基层法院的工作经历,既有成功、喜悦、收获,也有心酸、苦楚、挫折,各种故事回忆往往一言难尽。我怀着分享的心情,将工作中的重要心得体会和成长历程,择其重点、分阶段讲述给学弟学妹们,以期对你们的职业选择及规划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不求能使人人满意,但求传递些许正能量,吾愿足矣。
一、按照需求定工作
坦而言之,能够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在挣钱养家糊口的同时,能够将几年来所学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获得个人职业发展,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往往最具有直观的成就感,最能直接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我将求职目光主要集中于法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等几个热门职业。最终我顺利通过北京公务员考试,前往基层法院工作。当然,获得这样的职业确实有一定的运气成份,因公务员选拔历经笔试和面试,任何一个阶段的失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建议师弟师妹们还是要多做几手准备,不要孤注一掷,免得进退两难。虽然我也手握几份工作offer,但最后还是选择去法院从事司法职业,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解决北京户口,为留在北京工作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从事司法工作,以专业技能实现法律职业向往;三是立足较高的发展平台,以工作经历拓展人生视野。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牢记“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我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正式成为一名基层法院的司法干警,开启了我新的人生。
二、角色转变稳扎根
进入法院,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与法院干警身份转变。毕竟学生时期,我学习的都是法律原则理论和法律条文的简单适用,一下子面对实务,直接接触案件当事人不免在处理过程中显得经验不足,处理方式简单直白,工作效率不高,效果差强人意。在刚工作的半年时间里,同样是电话送达,别的同事效率很高,当事人往往主动到法院办理应诉,案件程序推进很快。而我虽然也打了电话通知,但是当事人总是以没时间、在外地为由搪塞或者用直接挂断电话的方式拒绝到法院应诉,导致我所处理的案件送达效率不高,程序推进面临不小困难。又如,同样办理案件,有的同事处理灵活,案件多能在庭审程序开始前就调解或撤诉结案,既省力气又可为当事人减除诉累。而我办理案件总是进入开庭程序,虽然在承办法官的亲自操刀下也能调解或撤诉结案,但是前期却浪费了大量时间。我开始反思,为何其他同事的案件送达成功率、调撤率总比我高,是我不够用心吗?甚至一度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产生了怀疑
好在同庭室经验丰富的法官们给予了我关键点拨,即民事案件的办理,光靠死记硬背法律原则、条文远远不够,需要大量接触当事人的经验和审判经验支持,方可游刃有余。尤其是在基层法院,一方面要懂得辖区内居民的生活习惯背景,懂得案件背后隐含的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点和真实诉讼目的;另一方面要懂得如何选用最为合适的方式进行谈话沟通,辅之以法律条文,动之以人情常理,方可处理案件得心应手。一席教导,让我胜读十年专业书,眼前立刻为我打开了如何将所学进行所用的门径。
为了改进工作技巧,提升工作效率,我选择以下方法:一是多听,听其他同事在接触各类当事人时是如何交谈的,采取何种方法为当事人释法明理,并及时安抚当事人情绪,从而让当事人接受案件处理结果;二是多问,主动接触多种类型案件,问案件处理过程中,遇到各种突发和疑难复杂情况,别的同事是如何巧妙应对的。尤其是将明确的法理、法条,与案件争议紧密联系,找寻案件解决突破口的方法;三是多做,参与法院组织的下社区基层的普法宣传活动,多与辖区居民交流生活经验,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处事方式,知晓老百姓的法律需求,让自己彻底融入辖区居民生活,成为纠纷化解的“百事通”。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实操”经验,我及时进行消化和总结,逐步转化为得心应手处理案件的能力。加之结合“虚心、耐心、细心、用心”的工作态度,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我的案件办理效率有了很大提升,逐步成长为一名初窥门径的业务能手,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三、业务成长做骨干
多年努力后,在法官员额制改革浪潮中,我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员额审判员,开始独自带领团队开展审判业务。而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展,我开始遇到一些疑难复杂且棘手的案件。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历磨砺如何见宝剑的锋芒?法官只是新的起点,如何成为优秀的业务骨干才是长期奋斗的方向。只有经历疑难复杂案件的洗礼后,法官的职业经历和审判水平才会逐步升华。
多年前的一件继承纠纷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被继承人留下了48件包括字画、金银元宝、古董玉器在内的文物,价值不菲。一次家庭会议上,继承人共计9人,2人因鳏寡孤独放弃继承,其余继承人及各自家庭成员争得不可开交,结果在2人有异议的前提下,就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将遗产不论价值大小分成七堆,以抓阄的方式强制分配了。该案的疑难之处在于案件起诉前部分遗产已经进行变卖,且变卖一方无法提供合同票据,导致变卖金额无法确定。当事人反复就遗产真伪、市场价值等发生争议难以固定。且多次在法院谈话过程中,当事人均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导致程序推进缓慢。我多次单独与7个当事人分别进行谈话沟通,但效果甚微,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仍难以就遗产处置形成一致意见,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我咨询过多位资深法官,但他们都表示该案无论从程序和实体上处理都比较复杂,尤其是在部分遗产灭失的情况下,如何认定遗产价值进行分配难度较大。那段时间,我可谓茶饭不思,夜不能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结案效率,甚至一度想向庭领导汇报将案件转交他人办理。后来,在一些老法官的鼓励支持下,我选择相信自己、勇敢突破。最终,经过数月的准备,我厘清法律条文,固定关键证据,果断地确定遗产范围,合理地裁量遗产价值,在周密稳妥的开庭方案基础上,顺利审结该案。我清楚地记得判决结果中载明的金额精确到了元角分。当事人胜败皆服,都不上诉,自动履行了判决,更是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这样的结果无疑对我是巨大的鼓舞,为我今后处理疑难复杂案件积攒了宝贵的办案经验和勇气。
审判技能是任何一名法官的职业基础,但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学术和实务问题,并就该问题展开调研,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更能体现法官的专业素质。在工作的几年中,我始终保持研究兴趣,在不同的庭室岗位上发掘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审判工作之余撰写了包括学术论文、研究课题、案例分析、普法宣传在内的近二十万字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我的专业写作素养。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与获奖为次,主要为与其他法律同行进行业务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在专业法官的道路上拓步前进。审判与写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我认为,关键不在于你能不能做,而是在于你想不想做。有时候逼一下自己,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潜心十年磨一剑,扬帆再踏新征程。十年的默默积淀都是为重整行装再出发做好准备。如今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信息化、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日益提高,同时当事人的利益诉求和纠纷解决途径也愈发多元化。法院的职能已经从裁判指引延伸至对社会基层治理组织的业务推动和保障领域,并且深入参与到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作为业务骨干,更要提高政治站位,认清社会发展形势,以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为原则,主动在工作新征程的道路上实现自我更大的成长。